小剧场京剧《陈显窥梦》制作人专访——杜媛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项目,为在校研究生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平台,该平台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并非将探索的领域局限在舞台演出,还为传统戏曲工作者职能的细分与转变提供了试验田,如小剧场京剧《陈显窥梦》就是以制作人杜媛为团队主导的一次尝试,是对戏曲制作人职能定位的一次探索。

杜媛,2016级国际文化交流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小剧场京剧《陈显窥梦》制作人、副导演。出生于京剧演员家庭,从小在剧团里长大,热爱京剧,大学本科攻读英语教育专业,取得专八证书。曾任教于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现为中国戏曲学院研二在校生。读研期间曾担任国交系艺术管理工作坊外教课堂翻译,2017文化部“千人计划”戏曲评论班助教,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项目《大钊先生》宣传策划,十九大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文案撰稿,《2017中国戏曲大会》第二期场上选手,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实习生,“高参小”戏曲进校园项目担任授课老师及教务员等工作。人生格言:不退力,不转力,精进不息。

作为一名国际文化交流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是什么促使你尝试组建团队并制作一台小剧场京剧呢?

杜媛:刚进校门的时候,从没想过亲自去组建团队来制作一台实验性质的京剧。那时候只想着本本分分做个戏曲翻译,毕竟自己本科学的也是英语专业。

大概入学半年以后我的观念开始有了转变,我意识到仅仅去翻译剧本对戏曲的传播推广是不能起根本性作用的。戏曲翻译是建立在戏曲海外传播,也就是在不懂汉语的观众群里传播的基础之上,而实际上戏曲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群中的传播都还远远不够。本来转专业来国戏读国交专业研究生就是希望能为戏曲的传播推广做点事,于是我开始有了自己制作京剧,把她带出去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看戏的想法。

能简单向我们介绍一下《陈显窥梦》的制作历程吗?这期间都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呢?

杜媛: 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项目启动之初,学校为大家提供了几个剧本以供选择,我分到了《陈显窥梦》这个本子。起初这个剧本是没有标明剧种,也没有人物行当划分的。我在仔细分析了故事内容同时结合自己主客观条件的情况下,决定将《陈显窥梦》定位为小剧场京剧,并对其中的出场人物进行了行当划分。这件工作完成以后,我就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邀请主创人员时坚持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一定要专业。经验丰富的导演,京剧作曲,京剧科班出身的演员与乐队,懂戏又懂时尚的设计、宣传,运营策划团队,这就是《陈显窥梦》如今的剧组实力。学生团队再加上这些研究生身后导师的指导,可以说创排阶段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在走。

在创排阶段,不仅各部门的工作要协调剧组成员按时完成,每场排练我也都会跟着,有时也需要我单独带演员们排练。这样的工作配合带来了一个好处,我能够及时发现舞美、灯光、服装、化妆、平面设计工作中一些与舞台表演不协调的地方,提醒大家修改或者添补,这对提高工作效率来说是起作用的。同时因为对创排阶段细节的了解,在其他部门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或者想要添置什么东西时,我就能理解原因,进行良性沟通。我越来越觉得在剧组里良性沟通的重要性,戏曲制作人一定要肯花时间去排练场,与剧组各个主创能够有效沟通,这种配合会成为剧组继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小剧场京剧《陈显窥梦》即将上演,这之前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完成?

杜媛:现在首演进入倒计时,剧组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我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演出准备,为大家解决困难,尤其是一定保证顺利进剧场。从去年申报项目,到如今将近220天的努力,都在要4月26号有一个结果了,我期待,同时也很紧张。我们很大胆得进行了一次实验小剧场京剧的创排,等着我们的是未知的评判。但是我是有信心的,因为我们是在坚守京剧艺术这个本体的原则下进行的创作,同时我们会有新的舞台呈现,会有不同的推广运营模式。

  最后我想说,戏曲制作人职能在一出戏创排完成时只履行了一半,剩下一半就是要让自己制作的戏活下去。当剧目制作完成,戏曲制作人就要开始不断寻找新的舞台,说得俗一点,那就是要把戏推销出去。所以戏曲制作人往往还要研究市场,这也是戏曲制作人与其他职位相区别开的一个特点。一半做艺术,一半做市场,这样来看戏曲制作人很有可能就是剧组里气质最复杂的那个人了。未来的戏曲制作团队一定是朝着更好地发挥制作人作用这个方向发展。戏曲制作人相当于把过去戏曲导演,主演,宣传的一部分工作提炼细化,然后将之专业化,使戏曲作品在面临市场难关时有个专门负责解决问题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