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戏研究生学术讲座系列之——谭铁志《戏曲文化传播与创意设计实践》

 

 

 

人物简介

谭铁志,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新媒体艺术系主任、图书馆馆长。

主讲课程: 新媒体艺术概论、设计艺术方法、主题空间设计、媒介实验表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戏曲绘画创作。

研究方向: 视觉与媒体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

讲座内容:谭老师这一次的讲座专题为《戏曲文化传播与创意设计实践》,主要讲解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认识了解戏曲文化和戏曲如今面临的问题,来探讨戏曲未来的传承与传播方向,并提出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传承比传播更重要;第二部分是在找戏曲文化的传播方向之时,了解和学会戏曲文化创意设计的传播研究和实践。

戏曲文化传播

一、“大戏曲文化”的认识

想要传播戏曲文化,就要先了解戏曲文化。在这一大板块中,谭老师主要为我们讲解了“大戏曲文化”的定义,和戏曲文化的研究方法。

(一)“大戏曲文化”的内涵:

戏曲文化有着我们独有的民族文化的基因,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戏曲艺术是独具中国学派的艺术,是有中国意识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艺术。在深入对戏曲文化的了解时,谭老师做出了以下总结:

戏曲文化有历史性,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持续的传承,是历代戏曲艺人在大量的演出实践中不断根据观众的需求进行调整,在不同的价值观和历史观中不断的碰撞与磨合,加入中国独有的历史元素,逐渐探索和创造出来的;戏曲文化有社会性,它不仅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其本身还是一种对历史和社会的反映,它可以“沟通时代”,反映艺术作品所处年代的社会问题,生活状况和不同的思想观念;戏曲文化有娱乐性,戏曲在形成之初就有了先天的娱乐因素,同时,在戏曲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市民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对通俗文化的迫切需要,也促进了戏曲的娱乐作用的发展;最后,戏曲文化具有艺术性,它有中国专有的“写意”的艺术方法,是以表演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呈现。总的来说,戏曲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从完形心理学角度理解,这是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具有先天艺术创造的高度。

(二)戏曲文化的研究方法:

戏曲是一门综合学问,而研究戏曲也需要用到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历史学,心理学等等,会涉及不同门类的研究领域。所以我们面对戏曲,研究戏曲文化之时,不能仅仅把它看作一种纯艺术。

除此之外,虽说戏剧,歌剧等其他西方艺术门类,和戏曲都属于戏剧艺术,但是唯独戏曲艺术,以表演为核心,所以我们在研究中,要常常注意到独具中国代表性的思维形式,了解到这门艺术的核心道理。

那么如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研究,谭老师给出了几个合适的角度。

1、个人因素——即针对自己尤其钟爱,或者想要探索了解的方向去研究。

2、技术开发——谭老师提到,艺术专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技术规范,尤其是中国戏曲,是通过无数前辈不断改进,不断创造才综合而成的艺术,其不管是技术,技法还是独有的戏曲语汇,都有十分深刻的内涵,都是值得研究的。

3、学理探讨——要学会反问,探究现象存在的原因,戏曲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点一点综合改进而成的,它的兴盛,衰败,走向和出现的必然性,都有迹可循,也都值得我们去了解。

4、社会需求——戏曲未来的发展是当下我们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比如戏曲怎样走进年轻人的市场,如何让戏曲摆脱受众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深思。

除此之外,在研究的时候,也要学会判断这一研究的目的和价值,其中有三个重点,第一是要有时代性,研究问题要学会结合时代,而不是完全架空当今的社会生活,去盲目研究;第二是有急迫感,有的时候有价值的研究,在于你有没有解决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是未来性,因为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面向未来,以发展的角度长远考虑的。

(三)基于问题与大众的戏曲文化传承与传播

在戏曲文化传播这一部分,谭老师不仅给出了对于戏曲文化的研究建议,同时对如何传承传播戏曲文化这一问题,也做出了解答。谭老师提出,我们需要以特定的角度为取向,取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思路,实验,实践,最后才有一个成果实现,而在研究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时,也要遵循这一方法。

1、发现问题

针对戏曲文化传承与传播,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比如戏曲不是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的戏曲,我们在研究戏曲的时候,总会忽略这一点,导致没有从大众的角度去研究问题。事实上,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未来戏曲文化的扛旗人,在学会戏曲,传承戏曲的同时,也应该从观众,市场进行考虑,要从大众的角度研究戏曲。

在讲戏曲面临的市场问题时,老师用苏州昆曲节来举例,并提出,昆曲节到底是是昆曲届在过节,还是社会在过节,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

而我们如今面对的,不仅仅是昆曲的问题,如从剧种数量上看,某些剧种的消亡折射了很多问题,而观众老龄化,艺术竞争力与活力不够,流行与西方文化冲击,根植乡土与城市化矛盾,传播的难点等等,都是现如今不得不面对的。

2、认识问题

就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们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的研究通常都针对戏曲本身,却很少涉及到文化,传承等其他问题。文化传播创新能力的不足,时代与活力的缺失,跨学科,综合性解决问题的缺失,这些问题被我们选择性的忽略,所以难以系统的给戏曲以合理的传承和保护。想要传播戏曲,还要从市场和社会出发,舞台上的表演需要保护,但是同时,保护戏曲所存在的这一生态,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重视这点,才能给戏曲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生存方式。

谭老师用德云社举例,提到郭德纲能够把德云社,把相声推出去,是因为他知道谁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戏曲也一样,要先认清市场,知道自己的受众,才能够适应市场,适应时代。因此虽说戏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我们看待“非遗”也要转换角度。想要保护鱼,要先保护让鱼赖以生存的水。

3、提出思路

认识到戏曲艺术在传播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应该尝试解决。戏曲事业的发展现状,需要不同专业方向基于不同角度的问题,展开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

曾经前辈们就为了戏曲传播和发展做出过很多的尝试,比如当年不管是报刊媒体,还是唱片电影,都会有戏曲的影子。这一点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反思,为什么戏曲会用当时最火爆的媒介?因为戏曲本来就是娱乐性的艺术,是需要市场,需要紧贴时代的。

1905年,谭鑫培60寿辰,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1948年,梅兰芳在上海主演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传统戏曲艺术在大师时代传播的方式,给了我们启示。戏曲艺术,戏曲传统,从来没有排斥过‘新’。正是因为谭鑫培爱出新,才能够让戏曲不断被市场接纳。

4、启示

戏曲需要更多种方式的传播和输出,新媒体,新媒介的即时运用,社会评价与大众的参与,审美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对话,这些都能给我们启示。

谭老师总结了一下戏曲传播的方向:懂大众需求,科技艺术创新;发现问题,找准定位,做对事情;让经典变得熟悉,让熟悉变得新鲜,让新鲜变得好玩儿;创新是最好的继承,传播比传承更重要。

对于传播戏曲,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学习,更重要的是遵循贯彻“活起来,传下去”六个字,就像梅兰芳说的一样,“移步不换形”。不断创新是戏曲艺术发展的传统特质,戏曲事业的发展现状,需要不同专业方向基于不同角度问题展开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

比如王瑶卿(通天教主),集前辈旦行艺术之大成,进行革新创造,开扩了旦行演员的新道路,促进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的发展。梅兰芳,“梅派”艺术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不管是剧目内容,旦角的头饰,服饰还是动作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创新。只有不断找到适合市场的路径,不断尝试创新,才能够让戏曲永远传承下去。

第二部分 新媒体艺术中的戏曲文化创意设计传播研究

前面提到戏曲艺术的传播应该紧紧贴合时代,尝试创新,寻找合适的市场,利用最新的媒介,逐渐开阔戏曲市场。而第二部分,谭老师则以新媒体为例,带我们了解了戏曲文化创意设计的传播研究和实践。

在这个大板块中,谭老师首先讲述了自己在传播戏曲文化的时候,对新媒体的理解。首先,它是传播传统文化基因的新生物,其次,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也应该遵循艺术本来的样子,不能完全推翻,或者盲目改编。就如梅兰芳先生所说,“移步不换形”,这句话放在新媒体的探索中,也同样适用,我们要用更新的媒介,更好的传播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崎岖,但是戏曲艺术传统的神韵,技法和模式,却要妥善保留。要学会将传统元素和创意时尚等新鲜概念融合在一起,发挥新媒体价值的同时,达到传承传统戏曲的目标。

 

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已经做过了很多不同的尝试,比如新媒体专业有过很多作品展览,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13年主题为《启程》,即新媒体专业对戏曲艺术传承的觉醒,14年为《成全》,即完善自己对戏曲艺术的想法,尝试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把戏曲艺术传播做到更好,15年为《薪传》,目的是为了通过题目来认识到自己将来的文化使命,16年的主题为《移步》,移步的概念即是创新,17年《边式》,18年《亮相》等等。

在各方面的探索中,我们也找到了几个合适的传播方式,第一是让科技和新媒体如何融入戏曲文化,利用媒介的特殊性和科技的创新性,进行媒介“保护”和媒介“拯救”,第二是设计语言与艺术媒介的介入,第三是研究性视觉表现,从传统的文化资源提取艺术概念等程式化语言,从传统语汇变成当代语汇,第四是问题导向的设计艺术,着重找到问题,更直接的解决问题等等。

用谭老师的话来说,活鱼还要水中看,重视水,才能让鱼活的好。因此换个角度看“非遗”也是艺术实践的一种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向尝试:

第一是理念角度的转化,比如在各种学术研讨的时候用不同的视野和思维去解决问题,跳出死胡同,而不是局限在戏曲中研究;

第二是认知方式的转化,如对待表演形式的时候,可以把它看作一种数字艺术,整理相关数据,让表演内容更精确,更科学,更合理,也能让演员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潜力。老师曾用体育比赛进行距离,比赛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每一个运动员的奔跑速度,奔跑距离,热度,范围,整理出相对应的参数,以此来判定运动员的状态,作用,特点,在戏曲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些的信息,导致没有办法科学的具象的看出一个演员的表现力爆发力等等;还有王金璐大师口述京剧传承与发展,也可以建立戏曲生态数字档案;

第三是多元媒介的转化,比如相互体验艺术的融入,交互表演体验,VR感知体验,动漫舞台剧,把动漫形式和传统舞台形式作出结合等多种尝试;

第四是审美经验的转化,我们在研究戏曲的同时,也可以尝试接受不同的歌剧,话剧,其他艺术,然后重新回头看戏曲的时候,或许会有更多的体验或者想法。

这些内容给了大家很多的启发,相信在戏曲传播和研究中,我们能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而作为中国戏曲学院中的一员,我们也应该牢记自己的责任,将戏曲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