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2025年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中期督导暨戏曲电影创作总结

2025 年度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推出 2 部大戏、6 部小戏及 3 部戏曲电影,自 5 月起陆续与观众见面,其中京剧《丰子恺》《长安梦》、京剧电影《万水天上来》等 8 部作品已完成展演。

微信图片_20250708150707.jpg

微信图片_20250708154125.jpg

2025 年度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推出 2 部大戏、6 部小戏及 3 部戏曲电影,自 5 月起陆续与观众见面,其中京剧《丰子恺》《长安梦》、京剧电影《万水天上来》等 8 部作品已完成展演。

unpub_690cfae8990847a3857e46ea9ec2fa79.jpg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质量,学校开展中期督导,并对戏曲电影创作展映进行总结。剧目主创代表分享了创作体会和剧目质量提升工作计划,总结艺术创作及呈现期间的具体问题。指导教师代表作交流发言,对已展演的剧目提出改进建议,对尚在创作阶段、未完成展演的剧目提出督导意见和要求,聚焦跨系创作项目的专业化提升与成果转化,共同讨论剧目延续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多种路径。

冉常建副院长对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戏曲电影展映与毕业生毕业作品相结合的形式给予肯定。他表示,学校自2004年开设戏曲影视导演研究生专业以来,始终秉持“戏曲随时代发展,电影面向戏曲舞台”的办学原则,学生借助镜头语言,将戏曲表演 “源于舞台、高于舞台” 的精髓转化为更具传播力的影像作品,让传统艺术在新的媒介形式下焕发新生。该平台为同学们提供了从剧本创作到成片展映的全流程实践机会,使作品得以接受观众检验,让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光影世界中绽放光彩。

尹晓东院长强调创作剧目中期督导总结对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阐述剧组创排中各部门协同运作的关键意义,并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强化协作与专业素养。研究生跨系联合创作是学校培养特色品牌,九年来已孵化多部优秀作品,印证跨专业协作价值。各系部应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剧目排演,重视导师在项目培育中的关键作用,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推动戏曲创作与剧院团管理、制作、服化道等多专业紧密结合。二是立足专业筑牢育人根基。跨系部联合创作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演员、作曲主创等核心岗位需严格把关,对应专业培养方向,提升全流程专业化水准。三是加强成果转化与创新。对有市场化潜力的跨系部新作,可通过申报艺术基金、参加艺术节、与院团联合出品、孵化戏曲电影等方式持续打磨。鼓励持续探索跨媒介实验与新技术融合,用影视镜头拍摄创排过程,开辟戏剧艺术新形态。四是构建全周期管理机制。加强中期督导和工作计划报备,严格立项审核。项目结束后深入总结,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动力。五是坚持守正创新。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树立守正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满怀壮志,敢为人先,在试错中成长,掌握前沿技术,讲好国戏故事,为丰富文化艺术新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更大努力。

学校将以中期督导为核心驱动,优化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平台建设机制,持续赋能戏曲艺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深度链接艺术基金申报、院团合作出品、戏曲电影孵化等多元路径,让每部作品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