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戏研究生观摩剧目话剧《阳台》剧评集锦

 

《阳台》观后感

文/张歆

记得12年年初,那时候《阳台》在国家大剧院演火到一票难求,场场爆满;如今在学校的组织下有幸能够看到这部剧。记得陈佩斯曾说过,好的作品就应该谁演都好看。这部剧不仅是个好作品,还有一帮实力好演员,想必今年又将掀起一阵阳台风。此剧是陈佩斯自导自演喜剧三部曲之一,是其潜心筹备4年,十易其稿的心血之作。清楚地记得当时手中的“阳台”剧目宣传单记载:该剧历时八年,风靡全国四十余座城市,巡演200余场,票房、观众人数、艺术与口碑俱佳。

在这出戏里,它的喜剧性的产生并没有脱离文学作品的一贯风格,运用了人物形象上重复的手法。例如剧中,局长向他的情人求婚的情节就展现过不止三次。而所有的台词,形体,都是一样的,重复可以使人发笑。其次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其产生喜剧性。剧中局长的妻子,因为多年不与局长重温爱情,在阴差阳错之下要与局长洗鸳鸯浴。这鸳鸯浴的语言加上夸张的肢体动作,又为剧情制造了笑料。一个四十岁的胖女人,不修边幅,穿着大红色的睡衣,对着自己的丈夫用尽媚气,说着鸳鸯浴,一脸向往的表情,那个时候,观众势必会掉入这个笑料陷阱。

当然戏的最后局长贪污的事情败露,工头拿着局长夫人给的存折到银行去抢劫,小情人本以为可以拆散局长和他的妻子,没成想局长竟然受贿败露,各自保命。最后局长站上了引发一系列事件的阳台,整出戏落下帷幕。但对于观众来说,或许这一切并没有完,观众不仅看到了之前的喜剧性也看到了整个故事的结局。虽然有些故意加上恶人难以摆脱命运捉弄的结局的嫌疑,但是冥冥之中似有一条看不清的线,让剧中的所有人都如提线木偶般被命运拉扯,而那线的源头就或许是万事的导火索——阳台。

再来反观,看似玄妙的剧情其实真的蛮简单,它不过就是一个三角关系支撑起来的关系网,说不准谁和谁就搭上了关系。《阳台》中工头憨厚的形象让许多观众印象深刻,不单是他的淳朴,更多是因为他的淳朴所引出的笑料,那么这就是喜剧。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添加了喜剧的色彩,让他们更具有生命力。小情人用尽心机,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也是讲戏的喜剧性更推上一层楼。观众可不喜欢看恶人得势。

《阳台》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智慧的幽默。对于《阳台》这个剧名的潜台词,陈佩斯解释说:“阳台是个人私密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过度,走上阳台,你既可以观赏外面的景致,又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这个名字的寓意就是把一个人的隐私都暴露在众目睽睽前。”

 

话剧《阳台》剧评

文/李宇翼

陈佩斯导演的话剧《阳台》14年起就好评不断,正值国庆档,私以为会人潮汹涌,座无虚席,大老远到海淀工人化宫去一饱眼福,直到坐下,拿起演职人员表,才遗憾地知道是青春版《阳台》,陈佩斯并不参演。陈佩斯在我的印象中是个靠表演细道,鬼精的小品演员,《主角配角》里机灵但又有些狗腿儿的“叛徒”,《吃条》能端起一只空碗逼真嗦面的龙套演员,都焊在我的脑海。不能看到他亲自演绎的版本,确实有些遗憾。

《阳台》一剧,不足两小时,剧情紧张,冲突迭起,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个性色彩。构成一部具有观看性的剧没有争议,但悬念不能成立,看似错综复杂的巧合背后仿佛都是剧作人精心安排的老桥段,足以一笑置之却难有深刻之味。售楼小姐李丽的妖媚和处长侯建设的风骚都有些用力过猛之嫌,二一人登场,秋波不停,飞吻不断,就完全暴露出其地下关系,难以不让人觉得余后的安排必有昭然若揭的感觉。

剖解剧情脉络,大致有三条线索: 是包工头老穆替民共兄弟讨债误入金屋,误打误撞撞见侯处长的私情,又误带走侯处长的赃款; 是侯处长老婆在李丽的安排下拿到新屋钥匙,正值审查之际,老穆前来还款,却被老穆的小舅子顺顺发现二人有不轨行为而意欲揭发;三是顺顺向侯处长要钱,侯处长误以为老穆吞了钱款而使得秀芝拿出赃款还钱。三条线索交织盘叠,被误解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辗转经手的三千万赃款的归属始终是这部剧的核心闹点。但遗憾的是,所有可闹可笑的看点都被大量的性和污秽占据,这无疑使得这部剧大打折扣。

本来冲着陈老来看的兴致,却最后被小品式的低俗演绎浇熄了热情。在话剧盛的时下,如果多一些赤诚之心,少一点取巧钻营,是不是才真正能够形成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风气?

 

《阳台》剧评

文/付伯舜

2017年10月2日,随队前往海淀工人文化宫,观看话剧《阳台》。整出话剧以还算轻松幽默的方式,调侃讽刺了当下比较敏感的诸如贪腐、拖欠农民工工资、物质崇拜等敏感话题。整出剧目结构紧凑,剧情跌宕,主题明确,同时我们可以很明显地从充斥着全剧的巧合、重复、反配、模仿、偷听偷看等喜剧手法运用中,感受到编剧导演的喜剧造诣。演员表演方面,夸张得当不做作,包袱抖得及时到位,张弛有度,很有感染力。

然而就我个人看来,整出戏剧的笑点,略显低俗,尤其以藏存折那个场面,虽然换来了观众经久不衰的掌声,却着实有些上不了台面。充斥着前半段剧情的“鸳鸯浴”“偷情”“包二奶”之类的场面,拉低了全剧艺术水平。同时我斗胆的认为,本剧还存在着为了为了包袱而包袱的喜剧大忌。比如说在局长夫人在得知局长出轨之后的反应是给局长戴一顶绿帽子。局长夫人在房间内同工头让局长误会的桥段,虽然笑料百出,表演张力很强,但是却模糊了局长夫人的形象。同时局长夫人一会维护局长,一会又要带着钱逃跑的两种矛盾的行动线也让人摸不着头脑。既然谁都不知道这笔贪款现在就在局长夫人手中,局长夫人又对局长心灰意冷了,她为什么不带着钱走呢?因此我认为正是这些刻意安插的“逗趣”的桥段,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与此同时关于戏剧的结尾,观者也认为收的有些草率。特警来是抓工头的,因为他们误认为工头是抢劫犯,跟局长毫无关系,局长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以局长的才智,完全可以将自己撇清,这样一想,以人财两失的局长跳楼作为结局就显得有些刻意生硬了。最后我想说的是,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中讲到,只有反派越强大,主人公的形象才会越丰满,主人公的能力和困境才会越有力量。而这部话剧中,可能是出于喜剧性的考虑,所有角色给人的感觉都有点傻。不得不说卖傻是喜剧中非常行之有效的一个手段,但是相比诸如三谷幸喜的喜剧来说,这样的卖傻就显得有些低级,难以和高级喜剧望其项背了。

 

《阳台》剧评

文/黄湘琴

该剧讲述了农民工包工头老穆为众名工讨要拖欠工钱无奈之下上演“跳楼秀”,但因表演失控,掉入侯处长“家”,正好目击了侯处长情人售楼小姐李丽导演的槽糠妻捉奸游戏,老穆为了藏身不得不参与“游戏”之中,然而游戏越闹越无法收场,最后以侯处长跳楼收尾。全剧遵循传统戏剧三一律的原则,剧本结构集中严谨。

在观摩《阳台》时不自觉的就会想到喜剧电影《虎口脱险》,一个又一个的包袱衔接的恰到好处,这是一种幽默的智慧。对于《阳台》的这个剧名,陈佩斯解释说:阳台是个私密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过度,走上阳台,你既可以观赏外面的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这个名字寓意就是把一个人的隐私全部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故事的主悬念是老穆和众工友能否拿回拖欠工资,而小悬念包括老穆掉到别人家怎么藏起来怎么出来,侯处长怎么藏贪污的公款,槽糠妻秀织能不能发现老公背叛,售楼小姐能不能让老侯离婚并和自己结婚从而取得财产等等。总悬念是全剧主要的焦点所在,在剧中开始便提出,并随着冲突的上升而不断加强,一直到高潮。它是贯穿全剧戏剧结构的情绪支柱。小悬念则控制着每一个发展段落的局部紧张情势,它不断丰富和加强主悬念,并在每一幕结束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下一场。《阳台》从始至终牢牢的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有一种期待心理,并让观众保持这种期待至剧终为止。故事结构严谨,剧情设计精妙,戏剧冲突围绕主人公层层推进,结尾略显悲剧,也反映了当下现实的细枝末节。

《阳台》的舞台布景并不复杂,可动的景也不多,然而却有着精心设计的舞台调度,舞台被室外、客厅和卧室分割成了三部分,中间以两道门相隔,演员在这两道门之间自如穿梭,误会迭生,阳台、床下、浴室、沙发上,窗帘后,每一个可以利用的空间都不放过,表演形式与传统折子戏《三岔口》异曲同工。在古典小说中,常常看到“无巧不成书”的作者插白,而在戏剧中则更需要这个“巧”字,所谓无巧不成戏。要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展现无限的广阔的生活内容,但却受到时间、空间及舞台条件的限制,为了更集中的铺叙故事事件,更经济的安排人物与场面,“巧合”的作用就尤其重要了,《阳台》结合精妙的舞台调度,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巧合”,连贯而和谐。

喜剧的本质在于可笑性,主要表现形式是滑稽与幽默。车尼尔雪夫斯基在谈到滑稽时说:丑乃滑稽的根源与本质。剧中的几位人物是“丑”的,穿着破烂儿衣裳的民工兄弟,满嘴谎言的侯处长,进城找老公的农村妇女秀芝,有着不光彩过去的售楼小姐李丽。戏剧中的“丑”,并不仅仅是外在的,更多体现的是“美”,一种戏剧之美,夸张生动的表演,把观众一次又一次的带入戏剧,使观众不得不集中注意力,欢笑着思考着,无不体现戏剧的魅力。

 

观《阳台》有感

文/刘芯男

《阳台》是陈佩斯自编自导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经典结构喜剧。剧情简单来说是由农民工讨薪、丈夫出轨与妻子智斗以及干部以权谋私这个三个主题相互交织构成:包工头老穆在其拖欠工资的农民工“胁迫”之下以“跳楼”来向开发商索要工资,但是意外地掉入大权在握的侯处长与情人李丽家的阳台上,并全程目睹了这两人与侯处长老婆张秀芝之间的争斗,几番周折之后,老穆在无意中带走了侯处长藏在床下的巨额赃款,围绕着这个巨款,老穆、侯处长、情人、妻子、被拖欠的农民工看开始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纠缠。从编剧手法上看,全剧确实如陈佩斯所说无不体现了“错位”,农民工讨薪、丈夫出轨与妻子智斗以及干部以权谋私这三个主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大量的错位和误会的效果:工人、官员、妻子、情人,每个角色都有其各自的阶层、生活背景,也正是由于这种阶层、工作和背景之间的差异,造成了角色之间的“误会”,每个角色都在说自己的话,每个角色也都在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他人的话,也就是在这种“牛头不对马嘴”之中产生了大量且巨大的喜剧效果,同时阶层之间的矛盾、官员贪污腐化的现实等等社会问题也被很巧妙的揉和在了一起,使全剧充满了讽刺和反思。从表演来看,虽然大部分是青年演员,但是每个演员的情绪都表达地十分到位,在没有麦克风的情况下,也能让坐在倒数后排的我能够听到每一句话。与以往我们常看到的话剧以较少的肢体语言来表演不同,本剧的肢体语言十分丰富,并且部分台词较为露骨,比较容易激起观众的兴趣。但是,这样的表现方式也容易让人感到更像是一场加长放大版的小品。

 

话剧《阳台》剧评

文/张凌羽

不得不承认话剧对于表现现实生活之于戏曲有着先天的优越性,大幕一拉开,几个民工风风火火地跑出场,高呼还我工钱的口号时,我不由得想,为什么戏曲没有挖掘这样深刻的素材,如果是同样的选材,戏曲要以什么方式进行表现?现代戏的步伐,从建国初的反封建,到文革时的样板戏,也不乏精品,当代为什么没有创作出几部切合当前现实的好戏呢?现代戏难道只能表现家长里短和革命战争吗?现代社会矛盾众多且深刻尖锐,戏曲在反映这些现时代问题时,何以如此浅薄无力呢?

《阳台》是喜剧,是一出绝对会使人深思的喜剧。着实很佩服陈佩斯导演对于喜剧抑或说小品这一艺术形式的驾驭能力,全剧处处有笑点,处处有巧合,观众笑则笑矣,却丝毫不妨碍剧中腐败、官商勾结、农民工、婚姻危机等十分沉重的社会热点的夸张演绎,以喜剧之竹管,挥毫大悲之社会人生,才是这出喜剧的意义所在。

戏剧结构上,民工讨薪一条线,小姐上位一条线,二者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矛盾从最初的民工讨不到薪水、小姐设计圈套展开;发展到民工误入阳台拾到赃款,小姐偷鸡不成气急败坏;再到民工还钱被误会,对侯太太说明真相,引起捉奸的又一个冲突;再到后来的捉奸、报复、离婚、讨钱、被特警围捕。从始至终,冲突矛盾一直呈螺旋式上升状发展,而两条主线的交汇点,便是戏剧的主人公侯处长,最终冲突的结束,也是以侯处长的死亡而解决。其中讨薪水的主线,发展较为平缓,而家庭危机这条线,则是跌宕起伏。在有序缓慢上升和跌宕起伏的交汇处,是该剧一个又一个喜剧性迸发的节点。除此以外,作者对巧合、重复、前后呼应等戏剧情节组织手法的运用也相当纯熟。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话剧,在部分细节的演绎中也融入了戏曲的虚实结合的时空观。可知各类戏剧,大可不必泾渭分明,能够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展示起到促进作用的手段,都不妨借鉴试试看。比如《阳台》的选材,冲突的组织,都是当前戏曲可以学习之处。

 

《阳台》观后感   

文/刘小娜

《阳台》是一出现代话剧,在现代的社会中,倘若你看到一出新编剧目并且没有让观众产生困倦感,那么首先就让我们肯定它的价值。尤其像《阳台》这样一出让观众时刻准备哈哈大笑,观看之后让人精神愉快的作品,更是难得一见,暂且不论它的文学性如何,观众起码不会后悔在台下端坐的两个钟头,便是对一出戏最朴实的评价,观众是爱它的。

灯光暗下,大幕拉开,好戏开场。这部剧的主角是一个小包工头“老穆”,他为包括自己小舅子“顺顺”在内的一众民工讨要拖欠两年的工资,本想以到开发商售楼处“跳楼”的伎俩来讨欠,但不慎失足掉进了主管建设的候处长的家的阳台,不得不见识了其周旋在情人(售楼小姐)和夫人之间的游戏,最搞笑的是,他好容易离开,却无意带走了侯处长藏在床底装有3000万贪款的信封,于是乎,剧情在无良的小贪官与追逐金钱的情人、粗俗的原配、善良但有些二不拉叽的包工头、憨头憨脑的两个民工之间,各种误会、巧合、讽刺、错位以及矛盾冲突集中上演。

但是我感觉剧情节奏有点拖沓。前半场笑且尴尬,后半场尴尬是笑不出来。全程笑点大多与性有关,设置密集,个人感觉低俗。但后面那个大概三十几岁的大哥全程很捧场。为旁边两位小朋友尴尬,全程没听见她们的笑声。完全走错剧场,这剧不适合她们看,家长应该提前做好功课的。当然,这剧目也没有标,有点不负责任。这话剧特别小品化,主题是挺正的。

在舞台设计方面没有太多变化,以写实的手段为主要表达方式,对阳台有特别的表现,分别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刻。

 

 

《阳台》剧评

文/徐月

看完《阳台》出来,内心的情绪很复杂。

我很喜欢陈佩斯,觉得他是能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演到最好的一个演员,他演出的每一部小品都堪称经典,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能准确无误的戳住人们的笑点。《阳台》是他的“喜剧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自2004年上演以来,受众面非常广。来到北京,对于陈佩斯的作品肯定是有所期待的,在这样的心情下,终于等来了青春版的《阳台》。

《阳台》讲述了农民工老穆为了讨工钱,被小舅子和工友怂恿去假跳楼,却阴差阳错掉进侯处长家的阳台上。情人丽丽为了让自己早日转正,谋划让侯处长的老婆捉奸在床。侯处长收受贿赂,把钱藏在床底下,正和情人调情却发现老婆要进门。老穆在混乱之中带走了侯处长藏的赃款,引发出一波三折的故事......

《阳台》的演出效果非常好。我看着欢笑之余,还是有所惋惜:一是剧本好,演员的表演沉不住气。故事的结构一层裹一层,揭包袱皮的时候很过瘾,可是大约是青年演员的原因,总觉得看起来咋咋唬唬,不能进入心里。最后感觉不是看了一出话剧,而是一部两小时的小品。二是喜剧元素多,略显低俗。《阳台》中穿插了大量隐晦的段子,平素我们看的都是阳春白雪的剧,突然一下换了个风格,我和同学起初是有些尴尬的。这样的段子反复出现,一遍又一遍,观众也很买单。只是自己看着看着,心里多少有些可惜了。其实故事里隐含了很多社会现象,可是为了求现场效果,将内涵隐藏的太多,让我看着觉得有了遗憾。

 

 

《阳台》剧评

文/唐玉婷

这是一出经典的结构喜剧,“包袱”密集,同时滑稽嬉笑的背后隐藏着剧作家能够发现生活中具有讽刺价值的人物或事件的犀利眼光,并以喜剧的形式对其进行嘲弄、讽刺、批判,以达到警世醒世的目的。相互矛盾、相互交错的人与人关系创造了精彩的喜剧结构。这出戏结构精巧、剧情紧凑、悲情内核运用的恰到好处,语言机智俏皮,在一场场或惊险、或滑稽、或风趣、或欢快的情节中,寓悲于喜,悲喜交融。

整出戏有两条交错的主线:一条是老穆讨回工钱;一条是侯建设找回贪污的钱。剧中人老穆是一个憨厚、“一根筋”、笨拙却诚恳的人。演员对老穆的性格刻画,从一开始就将其鲜明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演员抓住喜剧性格中最醒目的滑稽特征。因为他的“诚实”却引来了别人家的倒霉,这也是整出戏的第一组矛盾冲突点。接下来引发的人与人误会也是由这条线所贯穿的,使多个人物交结在一起。随后老穆没把一不小心带走的钱还给侯建设本人,而是给了他的妻子,从而引发了更大的戏剧冲突。人物老穆因情节引发的智商的劣势行为,同时又给身边人带来了伤害,把悲情内核继续延伸。剧中人侯建设在社会要整肃官场贪污的背景下出场。他是一个自作聪明,甚至有点拙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有智慧。他的悲情内核产生是他把一笔巨额的赃款放在家里,居然丢了!而这笔巨款的丢失是有可能取他性命的,因此他的行动线产生了。剧中李丽是侯建设的情人,她想方设法的一步步算计侯建设,偏偏在关键时刻遇到了笨拙的老穆。例如李候二人在床上翻滚时,老穆在床下的一探头,引起观众拊掌大笑。趣味点并不在李候二人的调情,而是在于二人不知情,正是这种不知情带给了观众优越感,因此发笑。

剧中大量“穿帮”的行为,构成了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笑点。看得出剧中的每一个“包袱”,都是经过团队反复推敲出来的,演员用他的“低姿态”的表演来刻画人物,引起观众的优越感,从而一次次发笑。

喜剧是人生的镜子。人们通过看剧,可以从中观照自己,认识自己,从戏中捕捉人生的真谛。整出戏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喜剧的欢乐,更多的是给观众精神上的感染,激荡观众的情感。

 

《阳台》剧评

文/任婷

话剧以阳台开始,以阳台结束,以阳台为题。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人们一关门,就意味着可能会守住自己所有的秘密。而阳台则是例外。在阳台上,你有广阔的视野,可以欣赏到很多风景,但是你在阳台上,也可能会成为别人的风景。整部话剧围绕社会热点问题来刻画,在贯阳台这一标题,无非是暗喻着,你可能会暴露某方面的秘密。集中体现的主题,农民工资问题,贪官污吏和包养情人等热点问题确确实实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人们也是在尽可能掩饰着这些不光彩的勾当,但实际上,你看似捂得严严实实,却说不定早已成为别人的风景,剧尾可谓是画龙点睛,不仅概括了主题,而且升华了主题,提升了内涵。

的确,正如“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我”一样,位置的互换,角色的转变,往往导致结果的不一。试想,当今社会哪一个所谓成功的男人不会像侯处长这样来回两边骗,时时处心积虑?

不仅《阳台》如此,其他的喜剧无一不是。想一想就会明白:一个喜剧人物必须具有悲色彩,只有让观众在对具有悲情内核人物的大笑中,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

 

《阳台》剧评

文/苟小静

前几日在海淀工人文化宫观看了由校研究生会组织观看的话剧《阳台》,《阳台》主要讲述了农民工老穆为讨工钱假跳楼意外掉进贪污犯建设局侯处长家阳台从而引发的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阳台》是喜剧大师陈佩斯的经典剧作之一,此次复排也得到陈佩斯老师的指导,陈佩斯老师的话剧,一向意味深长,侯处长对太太开始是哄骗、惧怕,包养情人的事情败露后不思悔改还“坦然”要求离婚。对情人,开始时言语之间无不谄媚、讨好,而害怕贪污的事情暴露时却又恶语相向。演员们的夸张表演让台下的观众看的捧腹大笑,而这背后所折射出的官商勾结,违法乱纪行为,也不禁让人沉思。

农民工找开发商讨债的故事可以说很老套,但演员投入的表演、幽默逗趣的台词,以及人物每一次出场后巧妙的走位设定,都让这出复排剧目笑料十足。但剧中的某些桥段设置的有些过于重复,例如侯处长及情人、老穆这两组人,在同一房间内,却一直找不到对方这一情节,在剧中出现的次数过多,情节过于重复,容易让观众审美疲劳。

故事从老穆意外掉进阳台开始,到贪污事情败露侯处长在阳台意欲跳楼结束,假跳楼的老穆掉进阳台保住性命并机缘巧合讨债成功,可以说阳台是老穆的“重生”之地,真贪污的侯处长本位居高官,却因贪赃枉法而要在阳台寻死,同一个阳台,却“一生一死”,真极尽讽刺!

 

《阳台》剧评

文/杜媛

《阳台》以荒诞离奇的情节,将无知、色欲、贪婪、自私、虚荣等人性的丑陋面在台下的欢笑声中较为舒缓地揭露在了观众眼前。故事以民工假跳楼开始,以侯处真跳楼结束,看完令人唏嘘不已。矛盾表现在民工讨钱受阻、侯处婚姻不忠和贪污受贿官官相护、售楼小姐对钱权的爱慕、侯处老婆张秀芝的虚荣心这几条线索上,其中主线索是,3000万贪污贿款几经转手最终还是难逃法网,告诉了人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反腐上,对官员们具有一定的警醒作用。舞台上演员演技精湛,每个职业的特点似乎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细思极恐,它挖掘出并放大了人们对各个职业的普遍负面印象并加以肯定,这可能在潜意识误导大家对社会的认识:官员一定会贪污,民工一定乱来没素质,售楼小姐一定是狐狸精勾搭别人,农村姑娘一定五大三粗。因此需要慎重调整所要表达的人物形象。若是剧本情节需要,我们先不看到这个问题,那么,其中带着较多黄色的剧情也需要观众学习领会?删掉部分也不影响吧?话剧使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引人注目,但是有些手法太小儿科反而显得蹩脚,比如侯处强行改口,是个人都能知道其中有鬼。因此,最好与时俱进,对剧本做适当修改调整。观后整体感觉,舞美灯光音乐都不错,演员动作配合音乐夸张得恰到好处,节奏紧凑,内容丰富饱满,但是剧本还可以再改进改进,使它更贴近时代生活。

 

《阳台》观后感

文/王可

看完《阳台》这部戏,在敞开大笑的同时也不禁感慨做人要正直。这部戏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民工工资问题、小三问题、贪污腐败等问题。揭示了只有弘扬正能量才是正道。

《阳台》是一出现代话剧,首先要承认它是一部很好看的话剧,在现代的社会中,倘若你看到一出新编剧目并且没有让观众产生困倦感,那么首先就让我们肯定它的价值。毕竟不是每出新编戏都是精品,也不是看到的每出戏都有观赏价值。尤其像《阳台》这样一出让观众时刻准备哈哈大笑,观看之后让人精神愉快的作品,更是难得一见,暂且不论它的文学性如何,观众起码不会后悔在台下端坐的两个钟头,便是对一出戏最朴实的评价,观众是爱它的。

一出戏的喜剧性产生有许多种,利用舞美、灯光、音响、表演、语言、导演技术等等手段都能让一出戏焕发出全新的面貌。但是最基础的一点,这些喜剧性的基础总归是来自于生活,倘若没有了生活依托,那浮在空中的便不是喜剧。喜剧的本身就是用夸张的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往往引人发笑,结局大多圆满。

《阳台》的结局在故事的余音中结束了,但是相信观众都能明白剧中所要表达的内容。那么这样一出充满喜剧性的作品,观众看到了,很开心,不后悔,那么戏剧存在的意义也就够本了。这部戏很接地气,大力推荐

 

观喜剧《阳台》有感

文/张雪莹

阳台是一部情景喜剧,有别于平时看到的话剧,更有别于音乐剧、戏曲,它更接近于小品的表演方式,只不过时长远远超过小品,更像是一部剧场版的电影。

说到陈佩斯导演的喜剧,不可避免地带有小品的风格,这是本行使然。全剧像是一个情节完整的长达两小时的小品。舞台布景很逼真,很能引人入戏,演员表演也很认真,只是对于看惯了戏曲的观众来说,演员身上实在欠缺了一点规矩,身上没有任何功夫,演技看来很浮漂,不扎实,因此观众很容易出戏,这是观剧过程中最尴尬的一点。剧中设计的包袱,引发观众笑点、引来掌声之处也完全是小品的特色。

虽然剧情也是极具小品特色,但是有些情节的安排颇见导演的用心之处。比如老穆不经意间从阳台跳入候建设家里,撞见候建设与情人李丽约会,而李丽又提前通知了候建设的老婆张秀芝,安排了一场捉奸的好戏。老穆欲走不能,只得被迫加入这场游戏当中,四个人在卧室里躲避与追逐,根据剧情的安排,一直不穿帮。后来老穆的小舅子又来寻找他,剧情不断地拉紧、递进,台上的紧张氛围明显感染了观众,人人都替台上的演员捏一把汗。直到最后老穆伺机离开,李丽离开前又安排了另一场好戏:偷走张秀芝的戒指,将自己的钻戒扔在床上,企图引起张秀芝的误会。但是粗犷的张秀芝完全没有按李丽的安排走下去,反而认为是候建设故意玩浪漫,制造出了很大的喜剧效果。

当然全剧的主题还是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从民工讨薪出发,既收到了喜剧的效果,又引人深思,给人警示。包括候处长最后的众叛亲离、跳楼身亡,都使该剧主题上升到了很高的高度。

 

《阳台》剧评

文/王冰

期待已久的陈佩斯导演的《阳台》,终于可以看到了。之前陈佩斯给我的印象还是小时候在小品中喝面条吃羊肉串,和扮演警察的朱时茂插科打诨的演技一等一的小品演员,但是看了陈佩斯导演的作品,发现他的才华不仅只限于表演,更在对生活的凝练与表达上有着极大的天赋。进剧场之前,《阳台》的海报就吸引了我,一个吊挂在阳台外的人,让观众产生了悬念:这个人为什么会挂在这?他的结果如何?这是关于“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故事,还是用这件事引出围绕中心人物的种种关系?带着悬念和疑问,我们走进了剧场。《阳台》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功底十分深厚,侯处长的贪财好色,面对强悍的老婆和心机的情人却又唯唯诺诺。老穆是被拖欠工钱,同时也是欠工人工钱的小包工头,他身陷囹圄,无法,只得玩起了“假跳楼”的把戏。张秀芝的人物性格更啊用说,她的戏份和表演几乎每次都能引来哄堂的笑声,她打扮又土又夸张,嗓门更夸张,说的话都是“话粗理不粗”,她性格直爽却遭遇丈夫感情背叛,她喜剧的性格下描绘的是现实社会中小人物的悲剧色彩,面对丈夫的背叛,她也不甘示弱,和老穆一起又演出了一个把戏,这是她性格中具有反抗精神的部分,但是最终反抗不过命运。售楼小姐李丽青春靓丽颇有心计,看似勇敢追求爱情,其实是陷入了不义的道德境地,她追求浪漫,却只能同甘而不能共苦。整场演出演员的表演十分紧凑,表演节奏非常好,每个角色都拥有自己独有的气质和应该具备的戏剧张力,这一点一点铺陈开来的剧情发展,让侯处长最后的跳楼成为了故事的最终的结局,用悲剧的结尾,来让这个喜剧产生了现实反思的意味。

 

《阳台》剧评

文/胡铭帅

陈佩斯编剧、导演的《阳台》是04年的作品,时至今日再观,虽已觉得有些老旧之感,但其中许多议题仍不过时。反贪腐、农民工、二奶……十三年过去了,这些话题依旧常出现在社会新闻。从去年央视大型政论片《永远在路上》和今年初《人民的名义》的话题性可见,“反腐倡廉”常议常新。

话剧《阳台》的主线情节是农民工讨薪却撞上了官员包二奶,该处长瞒着妻子给小三买房子。虽然如今剧中包工头这一角色已非陈佩斯本人扮演,但依然可见该角色与陈之前“春晚”作品的共通特质——身处底层、穿着土气、性格乐观,身为反面角色的处长则衣着光鲜、举止气派。陈的作品首先在角色设置上就形成强烈反差,一如《警察与小舅子》《主角与配角》《吃面条》《卖羊肉串》等,必有一庄一谐,话剧《阳台》依然如此。

在喜剧桥段的设定和抖包袱上,该剧的手法也值得学习,充分调动了“房子”这个道具,房子中的客厅、卧室、浴室、阳台,每一空间都有其作用。但“房子”起的喜剧效果,实际上是基于舞台空间的假定性,比如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背后,他就是看不见。这在生活中的密闭空间里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在《阳台》里,观众们都欣然接受了这种设定。该剧演出时长有两个半小时,包袱埋得十分密集,演员演起来也很累,但是年轻演员们都充分完成了任务。唯愿当今戏剧舞台上多出针砭时弊之作,而非尽颂歌舞升平。